Pages

Thursday, June 6, 2013

城市小农夫 种田小旅行

19-5-2013刊于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

  日趋忙碌拥挤的都市生活,让人在生命中的很多时刻,都会萌生一种归隐田园的想象。

  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自耕自种,自给自足。

  然而梦想终归是梦想,当真要实现,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。

  台湾宜兰,退休科技人租下了一片土地,开始以自然农法种地。2010年至今,开发了南澳自然田,不只实现自己的梦想,也以代耕的方式让更多人也能够吃到自己种的农作物,甚至还策划了一系列“种田小旅行”,让任何人都能够报名参加,到田里亲自插秧播种、等待农作物成长,享受收成的快乐。

照片提供:南澳自然田

  雪山隧道通车以后,从台北到宜兰并不远。寻访南澳自然田,却要去到宜兰最南部的南澳。翻山越岭一路往前,走向险峻迂回的苏花公路,绕过东澳湾的壮丽海景,终于来到宁静的小乡镇南澳。

  都市人的归田园居,想当然是在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区。抵达南澳以后却发现,南澳自然田其实就在火车站旁边。搭火车的话,下车步行数分钟即可抵达。依山傍海的小村镇是泰雅人的地区,火车站附近有泰雅文化馆、辣椒文化馆、咖啡馆、民宿,不脱离现代社会的便利,却又能享受田园风光,结庐在人境,又无车马之喧。

  南澳自然田的换工宿舍,租用的是原本的铁路局员工宿舍。宿舍后面就是火车铁轨,火车班次相当频密,南来北往轰轰而过,不觉嘈杂,倒觉得很有浓浓的乡野气氛。

  负责人陈昌江笑脸迎接,带着我们去参观他的农地。沿着铁轨旁边慢慢走去,不到五分钟,来到一小片田地,这就是我们今天准备耕作的地方。

  来到这里,任何人都可以下田耕作,都市人也可以一圆农夫梦。

这一小片田地,就是我们今天准备耕作的地方。

换工宿舍


契作代耕 走出农业悲情

陈昌江夫妻
南澳自然田推行的种田小旅行,还是很新的概念。现代农夫陈昌江的卸甲归田,也只是两年多的事情。

  陈昌江原本任职于新竹科技园区,从事科技行业20多年后,决定回归田园,到妻子的家乡南澳,与两个朋友一起承租了12甲的休耕农地。几个都市人在混乱中一面开垦整地,一面学习,进行自然田实验,要求农民手工耕种,不施肥、不用药,利用杂草作为肥料,斩草不可以除根。

  这样的种田方式很理想化,但经营模式宣告失败,收成后的农作物卖不出去,送给朋友还送不出去。

  陈昌江开始思考新的点子,引入台湾科技业的代工模式,想出了“契作代耕”的作法——如果农民的耕种能先得到客户的订单,农人的收益和风险就可以得到稳定的保障。

  代耕模式把农地开放,让有兴趣的顾客以预购的方式买下一定土地面积的作物,让自己成为食物的主人。耕作方面,交给“代耕农夫”遵循无农药、无肥料添加的自然农法进行田间的照顾。业主只需要等待收成,到时候这片土地收到多少的作物,都归业主所有。

  陈昌江说:“传统的农夫都必须靠天吃饭,台湾天气难测,一有什么台风水灾就影响收入,因而媒体上报道的农业往往是悲情的。而契作代耕的作法,让农夫有了收入的保障,走出了农民的悲情。”

  他解释,台湾农地的败坏以及所牵连的环境恶化,关键源头是“消费者想要健康的食物,农人却想要最大的利润”的利益矛盾。过去数十年来,聪明的人类发现了肥料和农药可以操控作物的产量与美观。于是,为了利润大量无节制地使用,直到几十年后才发现,这种强取土地强取作物的方法,让我们付出难以承受的健康和环境的代价。

  农人为了求取最大利润,都必须努力增加产量,因而才会衍生出各种过量施肥、滥用农药肥料或偷用农药的问题。契作代耕的作法,让消费者以预购方式成为业主,耕作则交由农夫代为耕作。因为作物不管收成多少,都已经属于作物业主,农夫就不会为了增加收入而乱加肥料农药。农夫的责任就是维护作物的自然生长,业主得到安全健康的食物,双方面合乎自然人性,获得了双赢的局面。

  随著环保意识高涨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认购南澳自然田的作物,不时也会到田里看看自己土地。渐渐地南澳自然田名声越来越响,由于访客太多穷于应付,陈昌江又想出“换工假期”的概念——到田里参观不收费,但必须下田帮忙作为代价。打工方式可以是一个下午、一天,甚至留下来过夜。宿舍里提供简单的免费住宿,膳食也以大锅饭形式供应,由参与志工一起动手烹饪,一起围坐用餐。

  发展到一定规模,又设计了一系列内容各异的“种田小旅行”与“见学小旅行”,结合了农耕、旅游、教育元素,让参加者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,当几天小农夫,享受田园乐。

大锅饭形式的午餐。

种田旅行 当一天农夫

  来到南澳自然田,我们参加的是最基本的播种活动。6个人负责几排田地,聆听了志工的讲解与示范以后,每人拿了一小包花生,蹲在田地边一颗颗种入;再拿了一小搓洛神花籽,一颗颗埋入土中……

  台湾的观光农场非常普遍,一般类似的耕种体验,由于面对大批游客,大多让客人种植了以后,又会把土地翻一翻以迎接下一批客人。在南澳,不只是侧重于当前的活动,而是让客人体验整个播种到收成的过程。

  种田小旅行虽然只花了一天的时间,参加者却可以在种下的作物熟成的几个月后,再度回来参与收成。换句话说,不只是让你洒下种子玩玩,而是要让参加者感受到整个生长过程。今天种下了这排花生与洛神花,不是活动的结束,而是故事的开始。

  陈昌江说,代耕农夫从此会帮忙照顾这批作物,并且定期拍摄照片,上载到面簿网站。回家以后,只要加入成为网站面友,就可以随时观看自己种下的作物的生长状态。任何时候心血来潮,你也可以以换工渡假的方式,随时回到自然田,关心和照护自己种下的作物。到了收成时间,可以再次以种田小旅行的方式参与收成,把作物拿回家食用。没有时间回来的,也可以支付邮费让工作人员代寄,或捐给志工宿舍作为大锅饭的食材,绝不浪费。

  亲手种下的作物,经过了大自然的滋养,再亲手收割,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包米、一把花生、一箱红萝卜,却都能成了一种满满的喜悦。

  陈昌江说:“现在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虚幻,因此真实的东西变得更加的珍贵。人和土地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疏离,因而现代人更向往这样的亲近土地的活动。亲手种植,看着它在土地里长大,再亲手收成,吃下肚子里,会觉得更加踏实、更有意义。”

  种田小旅行有多种不同项目,依照季节与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。比如洛神花适合在3月至8月间播种,4个月左右可以收成,还可以学习制作洛神花酱;红萝卜可以在1月到4月种植,5月至8月可以收成;种花生是在2月至5月,配合的有拔花生、晒花生、做花生酱或花生糖的小旅行。

  配合种田小旅行,南澳自然田又衍生出一系列的见学小旅行项目。参加者除了来当农夫,也可以顺便参加其他的活动,如夜访大自然、沙滩之旅、部落巡礼等等,融入更多旅游观光的元素。

  由于时间所限,参访当天,只进行了最简单的播种活动。小乡镇的风光,没有时间慢慢体验;所种下的作物,只能日后上facebook远远观望。

  上网加为面友,隔着网络静候着作物成长,当过一天农夫的我,忽然感觉这仿佛是另一版本的面簿农场游戏。确实,世界已变得越来越虚幻,想象中朴实单纯的务农生活,在科技人的巧妙经营下,早已变得毫不简单。

铁路旁的午餐,人生几何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