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Tuesday, May 11, 2021

东海岸公园新篇章

东海岸公园重现Big Splash盛景,开幕后的第一个长周末就挤爆全场,车阵人潮为沉寂多时的角落注入热闹人气。

毕竟是暌违了那么多年,同一地点又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圆形建筑与长长滑梯。新版的海岸乐园(Coastal PlayGrove)设计上纳入Big Splash的独特形状与颜色,全国最高户外滑梯,呼应曾经的最长滑梯水道。

Coastal PlayGrove
海岸乐园设计纳入Big Splash的独特形状与颜色

16米高的户外垂直游乐场,小朋友的新玩意,老朋友的想当年。

新旧乐园除了外形神似,玩起来已大不相同。还是原本的地点,不再是独立的售票园区,开放式格局融入整个东海岸公园环境,也更贴近自然。

Coastal PlayGrove - water play area
嬉水区

Outdoor classroom
海边户外课室配备黑板与一排排的原木座椅,趣味盎然

主体的圆形建筑周边有嬉水区、玩沙区,水池中间的自然花园绿意盎然,以木材、沙石、土壤等铺设步道,小朋友赤脚乱跑,沙土都是玩物。旁边的大片空旷草坪可举办活动,靠海的方向有个海岸课室,露天学堂配备黑板与一排排的原木座椅,趣味盎然。

Coastal PlayGrove
圆形建筑轴心的垂直攀爬设施

主体建筑除了餐饮食肆,就是整座的游乐设施。沿着亮眼的紫色螺旋形坡道一路向上,通往四楼的制高点,可以360度放眼整个园区,蓝天大海。轴心空间如垂直圆筒,色彩鲜明的骨架上盘着悬空挂网与攀爬结构,有如天罗地网纵横交错,好动好玩的朋友大可从底层一路攀登而上,到了高处再一溜烟滑下!

最抢眼的两道滑梯如双龙出洞,从三楼和四楼的高度蜿蜒俯冲,大人小孩(13岁以上)都跃跃一试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,兴奋活泼的叫闹声此起彼落,生气勃勃的雀跃心情,那么远又那么近。


彩虹般青春回忆

伴随一代国人成长的Big Splash在2016年走进历史,而水上滑梯已在更多年前停止使用。标志性的水上乐园建于1977年,是东海岸公园发展初期的重点项目,拥有当时的世界最高和最长滑水道(85米)、五个模拟大海的海水泳池以及其他休闲餐饮设施,规模庞大,红极一时。

Old photo seen at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
昔日东海岸,摄于国家博物馆《我们的家园》特展

时代变迁,Big Splash人气下滑,历经多次转手和翻新,渐渐卸下水上乐园身份,转型为餐饮休闲场所。水上滑梯最后也消失无踪,却早已深深烙印在许多人心中,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。

谁能忘得了那五彩斑斓的鲜明印象呢?在玩乐场所不多的年代,彩虹般亮眼的长长水道,高角度冲下的水花四溅,令每一个小朋友无不心生向往。

我其实没有玩过那排彩虹水道。因为一墙之隔就是绵延好几公里的东海岸公园空间,海水与沙滩不收门票。然而每次路过时总难免多看一眼,每次一看到那道彩虹,就知道已进入公园范围,彩虹的末端是幸福的玩乐时光。

直到成年以后再次上门,曾经的水上乐园已变身海鲜餐馆,高朋满座、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,又是另一篇章。【美味回顾:国际海鲜市场海味年菜(2015)/ Crab in da Bag豪迈吃螃蟹(2014)】

海岸乐园/水上乐园连同整个东海岸公园,便是如此不断地与时并进,顺应时代需求展现不同的功能与面貌,也伴随着老朋友走过不同的人生风景。

绵延15公里的海岸线,悠悠40多年时光,不时有趣味亮点推陈出新。在公园各段随兴走走,光鲜面貌交叠着昔日回忆,似曾相识又同中有异。平平无奇的公园景致,也因为交织着一段段共同回忆,丰富了话题,增添了游兴。


填海造就最大公园

对照新旧照片,东海岸公园变化不算太大。但是时间推移到东海岸公园出现以前,真正是沧海桑田。我庆幸自己生长在建国初期的60年代末,见过填海以前的东部海岸,历经填海造地、建设家园的年代,目睹整片的东海岸如何与海争地,整片的马林百列组屋区拔地而起,童稚脑袋里对照故事书上的《精卫填海》,深感震撼。

小时候常去的海边在加东公园,今天还在。目前有一部分围起来进行地铁工程,但是通往东海岸公园的地下人行道照常开放,可以步测感受新旧海岸线的距离。穿过高速公路底下从一端通往另一端,细长幽深的地下道里遥想周边曾是童年嬉水的大海,恍如隔世。

Fort Tanjong Katong
加东公园里的炮台遗迹,曾经捍卫的海岸线已经遥远

从地图上看,原本的海岸线大致从加东公园附近的炮台路(Fort Road)与丹戎禺的海角开始,一路向东延伸,经蒙巴登路、东海岸路、东海岸路上段,来到与勿洛路的交界处。平行的东海岸公园大道(ECP),包括夹道的高楼组屋与高级公寓,以及大片的东海岸公园,都是填海造地的成果。

新加坡从60年代起分阶段展开大规模的东海岸填海计划,填出来的大片土地规划为住宅与休闲地段,东海岸公园大道穿肠而过,衔接市区与樟宜机场。全新的海岸线发展成东海岸公园,1972年投入使用。总面积185公顷的庞大地段,分成不同阶段逐步发展,建设多种多样的休闲游乐设施,成为新加坡面积最大也是吸引最多游人到访的公园。

East Coast Beach
风平浪静的人造海岸,防浪堤形成独特的人工景观

人造的海岸线工工整整,每隔不远有一段防浪堤,阳光下风平浪静,形成非常独特的人工景观。没有戏剧性的大风大浪,也比不上自然海滩的水清沙白,却是一代国人成长岁月中最熟悉亲切的休闲去处。

幅员辽阔的海边公园朴实亲民,不刻意讨好外地游客,纯粹的面向广大群众。到东海岸公园游玩说走就走,可以是例常的晨运、慢跑、嬉水、骑车,轻松日常,不需要策划安排,没有任何负担。

Camping at East Coast Park
海边露营

Beach activity - East Coast Park
东海岸公园里留下成长过程中的难忘体验

也正是最寻常自在的休闲时光,最难得。第一次踏脚车、第一次烤肉会、第一次在沙滩野餐、第一次的学校出游、第一次露营、第一次的度假村外宿……身边绝大多数的朋友,都曾在成长过程的某个阶段,在东海岸公园的某个角落,留下了某次的人生最初体验。

每次有外地亲友来新,比起享誉国际的植物园、圣淘沙,我更喜欢带他们到这里走走。有沙滩有公园,规划良好,气氛休闲。白天绿树成荫,黄昏海风送爽,顺便到海鲜楼或海滨气息的熟食中心吃吃喝喝,很有新加坡特色,也更贴近生活面貌。


8大区新旧面貌

长长的东海岸公园,每一段都经过细心策划。系统化来看,整个公园共分成8区,由西到东按字母排列:从市区方向的A区,到机场方向的H区。

海边与沙滩铺设基本格局,大片的公园绿地,脚车道与行人步道贯穿期间。烤肉台、休憩亭、脚车出租店、停车场,散置于各个角落。就连通往住宅区的地下道,也经过细心考量,安排在策略性位置。

weekend at East Coast Park
东海岸公园寻常周末

前往东海岸公园因而随性自在,按个人习惯投身任何一段,差别不至于太大,也很少会有人从头到尾认真走完。

但A区到H区,各路段其实各有不同地标与特色。多年来比较有印象的就有公路安全公园、网球中心、海鲜中心、人工湖、度假屋、露营地等等,岁月更替中有些没落消失,有些转型变身,在不同的年代留下不同记忆点。【精彩回味:东海岸吃海鲜(2010)】

东海岸公园的变化与发展,称得上是细水长流。公园各段一年到头都在定期维修,漫长岁月中也历经大大小小的翻新。走在公园里,不时会看到围起来修复的角落,由于维修与翻新都是分阶段进行,新设施的出现只在特定角落,相对于面积庞大的整个公园来说,不影响大局。游人分散在公园各个段落,甚至完全没有察觉其他角落有修建工程或新元素的出现。

 一次次走过时并不会特别留意,等到隔了一段时日重游感觉突然眼前一亮,又好像不见了一些什么,点滴追想,都是不同阶段的岁月印记。

最新完成的大型翻新工程是从2017年起重新发展的三个地段,包括崭新的B区海岸乐园,以及2019年先后完成的C区雨林湾(Raintree Cove)和D区的脚车休闲园区(Cyclist Park)。E区的人工湖熟食中心也在去年底展开三个月的装修工程,刚在2月恢复营业,整洁新颖,弥漫浓浓度假风情。

Raintree Cove
C区雨林湾

Marine Cove
海洋湾开阔的儿童游乐场

B区到E区,正好也是公园里人潮比较集中的核心路段。辽阔的开放式公园没有正式的大门或入口,一般人心目的起点就是B区的海岸乐园,前世今生都是显著地标。

C区前身是餐饮与休闲活动中心,有海洋湾(Marine Cove)和雨林湾两大重点,海洋湾前身为东海岸休闲中心,有快餐店、保龄球场、电玩中心等等,雨林湾是原本的长堤海鲜馆与网球中心的所在,重新发展后规划出大片绿地与开阔的儿童游乐场。餐饮选项依然不少,但建筑没有那么密集。

D区的脚踏车休闲园区,前身为Goldkist度假村的旧址,来到这里才发现熟悉的暗红色度假屋,原来已经静悄悄走进历史。脚车休闲园区占地5.4公顷,设有两个骑车区满足脚踏车爱好者不同技能水平的需求,车道上有不同挑战性的路段,如急转弯、狭窄过桥、之字形列阵等等,为骑士打造合适的练习环境,延续东海岸公园骑脚踏车的传统。


渐行渐远天宽地阔

重新发展的三个地段乍看感觉变身后“东西很少”,其实是为了展现更开阔的空间与无遮挡的海景。餐饮场所面向海景与绿地,休闲设施融入户外景致,通风明朗,更贴近自然。

从核心地段一路走下去,F区至H区走到末端已是靠近高尔夫球场与机场的路段,越走越是人烟稀少,海阔天空。

East Coast Park Zone F
从F区走到末端已是靠近机场的路段


East Coast Park near Fort Road
B区走到A区,高大密集的木麻黄树隔离了海景,步道与海岸距离越来越远

另一边厢,从B区的海岸乐园往西走去,也是越走越少有人迹,高大密集的木麻黄树隔离了海景,步道与海岸距离越来越远。

游览地图上经常略过A区地段,记忆中也是一片空白。多年前踏脚车骑过最远的一次,未到炮台路,车道与步道都已来到尽头,前方无法通行,公园到此为止。

旧地重游这地段依然僻静,曾几何时却已突破界限,长长的脚车兼行人天桥从炮台路上跨越而过,完善的公园连道一路通往丹戎禺的方向。蓊蓊郁郁中已完全看不到海,除了完善的步道没有任何公园设施。

步步前行来到近期落成的吉宝滨海东海水淡化厂,顶层草坪用作休闲空间,开阔平台上望出去,滨海湾一带繁华市容如海市蜃楼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拔地而起,才意识到不知不觉竟走了那么远,老地方走出新格局,流年已暗中偷换。

City View from Keppel Marina East Desalination Plant
繁华市容如海市蜃楼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拔地而起

本文首刊于《联合早报》30-4-2021

1 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