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Tuesday, July 21, 2020

直落亚逸兼容并蓄

从消失的海湾到并入商场的街道,直落亚逸年代久远又能够顺应发展趋势,见证了城市的变迁。作为移民上岸的起点,也表现出新加坡自开埠以来一种海纳百川、兼容并蓄的精神。

Nagore Dargah
纳哥德卡回教圣殿

直落亚逸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街道之一,也是罗列最多国家古迹的街道。从街头看起顺序为:应和会馆、纳哥德卡(Nagore Dargah)、玉皇宫、天福宫、阿尔阿布拉回教堂(Al-Abrar Mosque)、卫理公会直落亚逸礼拜堂,展现了多元种族、宗教、文化的特色。

这地区在莱佛士的城市发展蓝图中被规划为华人聚落,但曾经也有马来渔民聚居;直落亚逸湾停满了中国帆船,而印度移民也是在此登陆。

Nagore Dargah Indian Muslim Heritage Centre
印度回教文化遗产中心里介绍印度回教社群移居本地的历史

天福宫邻近的纳哥德卡是新加坡印度回教社群兴建的最早回教圣殿,早期的印度回教徒移民上岸后,便会到圣殿内祷告。古迹如今是印度回教文化遗产中心,介绍印度回教社群移居本地的历史与故事。

Al-Abrar Mosque
阿尔阿布拉回教堂

另外还有阿尔阿布拉回教堂,由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淡米尔回教徒所建,与周边的华人店屋结构完全融合。

玉皇宫
玉皇宫

华族社群方面,天福宫周边是最多福建人聚居活动的地点,同时也有客家的应和会馆、广东和客家社群福德祠、潮州社群的粤海清庙。天福宫左侧的玉皇宫,前身为庆德会,由马六甲土生华人创立,现由道教协会管理;右侧的崇文阁是新加坡第一所华文学塾,由福建会馆创立,如今是音乐盒博物馆与咖啡座。

卫理公会直落亚逸礼拜堂
卫理公会直落亚逸礼拜堂

街道末端的卫理公会直落亚逸礼拜堂是本地最早的华人礼拜堂,用闽南语布道,又称福建教会。有别于西式教堂风格,建筑综合了中式屋顶与本土五脚基廊道,极具本地特色。

ACS House
英华学校的原校舍,墙面中间是“ACS House”牌子与校徽

除了不同的宗教建筑,街区里也以不同类型的学校见称。早期的厦门街又称“义学口”,除了以华文为主的崇文阁、萃英书院,也看到双语并重的特色。厦门街70号是英华学校的原校舍,还能看到“ACS House”牌子。礼拜堂旁边的小空地上也有一个“颜永成学校”历史标志,纪念新加坡最早的双语学校。

小小街区里五脏俱全,处处看到先辈一路走来的生活印记。乘风破浪终于平安上岸,进庙祭天敬神;初抵异乡人地生疏,到会馆里与乡亲交际。安顿下来展开生活,夹道的旧店屋结合了住家与商店用途,沿街有商行、食肆、赌馆、诊所等等,具备完整的生活机能。然后还设学堂兴办教育,有了更长远的打算……


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

市区里的老井

A post shared by Ng Kong Ling (@ngkongling) on


今天的街区保留了原本的格局,店屋罗列,少了楼上的住户与街边小贩。厦门街后巷倒是隐藏了一口保留至今的古井,增添早期生活的想象。

夹道商号林立,古早门面里换上了现代业务;沿街美食荟萃,世界风味替代了传统老菜。街头美食却也没有消失,荣登米其林的厦门街熟食中心,享誉国际。

Amoy Street
新颖风味替代了传统老菜

说到美食不能不提老巴刹,不属于这条街的另一直落亚逸国家古迹。包围在办公楼密集的中央商业区里,差点就忘了它原本也位于直落亚逸湾,全名就叫直落亚逸巴刹。填土后直落亚逸海湾变成直线的直落亚逸街,位于湾处的位置也就不属于这条街上。

Telok Ayer Market
老巴刹

周边高楼面貌日新月异,金融区里乱走偶尔迷失了方向,远远看到了沉稳熟悉的百年建筑,顿时就脚步踏实,有一种此心安处的笃定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