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前忆旧思亲,一夜祖父入梦,说家里藏了一包包苦茶,记得饮用。
家里有喝茶的传统,但苦茶是什么?
回老家翻箱倒柜,真的在橱柜深处一堆几乎就要被随手丢弃的旧物当中,找到一袋子散装茶饼。外盒已经没有了,一小包一小包的纸包茶饼散放在塑料袋里,看着还似手工包的纸包。
有“武彝清源茶饼”和“老范志万应神曲”两种产品,字体与设计风格都有了一定的年头,包装纸已泛黄,却收藏得整整齐齐,完好无损。打开几包来看,茶饼上的“清源”二字清清楚楚,毫不模糊。
细看包装上的解说,特别注明:“注意收藏,越久越妙。”
老茶能收多久?祖父离世,已有近40年了。闻其味,观其色,却完全没有变质的迹象。纸包装的手感与闻着的淡淡草药香,如此久违而亲切,闭上眼睛似乎感觉到祖父就在身边。
怀旧老茶,诉说着另一个年代的湮远乡情 |
上网一查,两个品牌都是泉州老字号,诉说着另一个年代的湮远乡情。
祖父生于泉州,年少南下新加坡。到了第二代的父亲这辈,已养成了南洋习惯,厨房里每天冲泡一大壶浓浓羔呸乌,喝一整天。但祖父骨子里还是个老泉州,卧室案头上热水壶边,永远摆着几包茶叶。
小时候的我不懂喝茶,但经常缠在祖父身边,清楚记得茶叶铁盒上风光如画,写着“水仙种”三个大字。长大后去了武夷山,看到亭亭玉立的玉女峰,才知道茶叶包装盒上的山水,原来真有这地方。
我由此知道武夷产茶,而水仙茶成为人生记忆中最初的茶味。
武夷山在闽北,泉州在闽南,水仙种茶却是泉州茶叶行业兴盛名牌之一。原来,早年安溪茶还未兴起,爱喝茶的泉州人大多饮用武夷岩茶。嘉庆年间,茶贩张白源在泉州卖茶叶,生意兴旺,自创茶庄品牌“张泉苑”,把加工销售的武夷岩茶命名“水仙种茶”。岩茶在武夷山初加工后,运到泉州张泉苑茶庄,由于民间喜好陈茶,储藏四年以后才以陈茶作为原料,加工制成水仙种茶。
今天看到“武彝清源茶饼”,第一个念头就是,又是泉州的武夷茶叶品牌?“武彝”貌似“武夷”的别字,而“清源”指的是不是泉州名山?
好奇细查资料,武夷山果然又称武彝山,而除了泉州有著名道教圣地清源山,武夷山也有清源洞。
资料上说,武彝清源茶饼师承宋代贡茶龙团凤饼,后来龙团凤饼遭封杀,一些制茶师傅把制作工艺带进武夷山清源洞中私焙,名称改为武夷清源茶饼。清朝年间,在清源洞为僧的泉州人开始制作茶饼,回乡探亲馈赠亲友,逐渐在泉州广为流传,后代传人在泉州市区开设茶店与茶饼工场,成为泉州品牌,并销售到福建各地与东南亚华侨。
祖父就是在这个时间点,成为武彝清源茶饼的忠实顾客吧。传统中医有“陈茶入药”之说,武彝清源茶饼以陈茶为原料,结合了40多种中药材,可当茶饮又具有药性。
陈茶结合多种中药材 |
再看另一牌子的老范志万应神曲,同样的方形块状,不称为茶而是曲类中药,创办人也不是茶商而是中医——老范志万应神曲于雍正年间由泉州名医吴亦飞秘制,在古方的基础上,配入50多种中草药,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。曾作为贡品进奉清廷,驰名全中国,畅销东南亚。
泉州人饮茶成风,未加入药材的水仙种茶已被视为养生良药,解渴生津,解暑除烦。来到南洋,炎热潮湿多瘴气,带有药性的武彝清源茶饼,或直接作为药饮的老范志万应神曲,都是很好的保健饮料。海外华侨南下离乡,也喜欢以这类泉州名产馈赠亲友,甚至以家乡茶水敬奉神明先祖。
用祖父留下的茶杯,喝泉州老茶 |
岁月荏苒,关于泉州的乡情已淡成上一辈的湮远记忆,就连祖父的音容笑貌,在家中也越来越少被人提起。清明时节突然挖掘出一袋陈茶,仿佛时空穿越阴阳错位,有如打开封盖的时间囊,把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熟悉气味和盘托出,清清楚楚弥漫身边。
清明祭祖跑了几个地方,顶着大太阳满身香火味道终于回到家中,泡一壶陈茶祛热消暑。茶色醇厚,茶香温润,苦中带甘,思念绵长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